
有关活动计划范文汇总六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计划6篇,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计划 篇1
暑期夏令营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更好的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特长,提高专业素质,加强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做到“学校放假、育人不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
1、活动时间分两段:第一段20xx年7月1-6日(7月4日一天安排两学考试考场);第二段20xx年7月7-11日。各教研组可以任选一个时间段,由教务处统一协调。
2、夏令营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由各集备组根据年级的学生特点和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组织开展。
3、夏令营活动主要包括:写作、演讲、书法、绘画、合唱、科技创新、体育运动、技能培训、学科竞赛等等。
三、活动目的与要求
1、教研组夏令营活动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常抓常新,要求各教研组要有活动,活动要有主题。各教研组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更具时代气息的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特长,力争使每个学生在兴趣活动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2、为确保我校暑期夏令营活动的开展,本次活动必须做到“五定”、“四性”、“五有”。“五定”为定时间、地点、人员、辅导教师、活动内容;“四性”是指活动内容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五有”是指各活动小组要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反思、有成果。
四、各负责人在计划表安排的基础上制定各个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活动日程、实施办法及措施、奖励办法等)。
五、活动结束后各负责人必须将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活动总结等资料一并交教务处存档。
六、各教研组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务必取得实效。
活动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让学生了解父母长辈为自己所付出的艰辛,懂得感激和报答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是自己的职责,结合日常生活,为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孝敬长辈的感情,进而扩大到爱老师、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进一步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活动目标
1.知恩:让学生了解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拥有感恩的心,对有恩于己的人心存感激。
2.报恩:让学生学会报恩,增强报答有恩自己的人的意识,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三、活动时间:
20xx年9月26日—10月14日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开悟知恩
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为父母长辈的关心而感动,对父母长辈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恩之心。
1.9月26日利用国旗下对全校学生发出倡议,进行感恩父母长辈的专题教育,教育学生体会父母长辈的辛苦与劳累,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开展“算算亲情账,感知长辈恩”活动
①了解母亲怀孕及生产时的痛苦情形,知道自己的生日即为“父忧母难日”。
②听父母长辈讲述自己的成长过程,记录下父母长辈关爱自己的感人事例,体会他们为自己所付出的心血。
③了解父母长辈的工作情况,体会父母为家庭、为抚育自己所历经的辛苦。
④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3.9月28日下午班会课,初一、初三年级利用班会课进行教育宣传,组织观看二十四孝故事,结合精选学生记录的亲情故事,进行交流畅谈;初二年级召开一次“孝亲敬老”或“感恩祖国,立志成才”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初二年级班会课将组织评比。
第二阶段:觉悟感恩
以实践体验活动为载体,完成亲情家庭作业,为学生创造表达感恩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1.组织学生志愿者慰问社区孤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给他们送去关心和温暖。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修剪指甲、读报、表演节目、赠送小礼物等。
2.背诵并力行弟子规,每周背诵一段,10月14日前背出第一、二段:入则孝,出则悌。
3.完成亲情作业
①为父母泡一杯茶,送一句温馨的祝福;向长辈深鞠一躬,说一句“感恩的话”;
②给父母长辈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次脚;
③记住父母(爷爷奶奶)的生日,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
④给父母(爷爷奶奶)写一封主题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你们辛苦了”
的家信;
⑤亲手制作一张感恩卡,送给家里的长辈;
⑥每天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第三阶段:感悟报恩
1.每位同学写一则“感恩”日记,记录“孝亲敬老”活动的实际过程和感受,也可写自己所要感谢的人。每班不少于5篇在10月14前日投稿到德育办评比。
2.向家长作“知恩报恩”承诺:
①背出弟子规,努力践行弟子规。敬听父母长辈教诲,不顶撞长辈,不做让长辈担心的事;尊敬师长,友爱同学,文明有礼,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②将每个双休日、节假日等定为“孝敬日”,与长辈沟通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思想情况,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③每逢父亲节、母亲节、父母(爷爷奶奶)生日、自己生日,给长辈赠送一份小礼物。
活动计划 篇3
一、活动主题
20xx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活动主题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旨在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和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活动宣传时间
20xx年10月10日上午9:00-11:30大市口广场
三、参加单位
市精神卫生中心及京口区、润州区等疾控
四、活动准备
1. 联系场地
2. 准备宣传资料
3. 医院简介、重性精神疾项目管理手册、社区门诊通知、精神卫生法、科普宣传展板,横幅
4. 媒体宣传
5. 席卡:心理咨询、社区管理、家庭护理、老年精神疾病
6. 水及桌椅
五、参加人员
院领导2人,普通精神科2人,老年科1人,心理科1人,护理部2人,公共精神科1人
活动计划 篇4
1、 动员大会
1、联系办公室做好此次活动的ppt及相关准备工作;
2、由青年志愿团组织好学院学生在预定地点集合,提前邀请书记及辅导员老师莅临指导;
3、由主持人介绍嘉宾,宣布会议流程,强调注意事项; 4、由胡老师向大家推荐优秀书
刊,并做简单介绍;
5、请书记就本次活动作出总结和重要指示,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此次读书活动;号召广
大学子多读书,读好书。
6、由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全体人员依次退场。
2、宣传推荐
1、联系宣传部制作大型宣传海报,张贴于学院公告栏以及其他相关宣传工作; 2、由天
涯路文学社向学校图书馆借用当代大学生必读书籍;
3、由青年志愿团在美食广场前摆点宣传,将借用的当代大学生必读书籍提供给广大学子
阅览,并号召大家多进图书馆,多读书;
4、通知本学院各团支部书记,请其在所在团支部进行宣传。
3、英语知识竞赛
1、由办公室精心准备好竞赛试卷内容,其中以英语四、六级高频词汇为主体,比赛包括
单词默写、英汉互译、“你来比划我来猜”活动及生词释义四个环节;
2、向学院各支部下发
通知,要求我院学生积极参与本次比赛;
3、评定比赛试卷,择优进行表扬。设立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以及优秀组织奖二名,颁发荣誉证书。
4、心得体会:每团支部书记需积极组织本支部同学参与此活动,根据所推选书目,各支
部任意挑选其中五本组织阅读,并定期上交本支部读书笔记,由相关人员整理后进行评选,
在活动结束后评选出优秀团支部,并根据各个团支部参与活动情况纳入团支部考核。
5、活动总结:总结此次读书系列活动的相关事项,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做好文字记录。
活动计划 篇5
4月,随着本学期内部招新尘埃落定,中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又迎来一批新生力量。为了让新成员能尽快融入集体,也为了促进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中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精心策划了本次三人制篮球赛。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本次活动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综述
随着中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本年度第二次招新工作的结束,各部门内部成员已基本确定。出于对上学期的工作分析和总结,我们认识到,各部门之间的合作顺利与否对工作的.整体进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让新成员尽快地融入到整体中来,为了加强部门间成员的交流,我们决定策划本次学生社团联合会内部的三人制篮球赛。我们将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以促进部门间成员以及新老成员间的交流和沟通为根本出发点,让本次活动顺利进行。
无疑,本次活动将有效促进中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凝聚力,并且必将为以后内部更好地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为社团服务提供保障。并且能为促进中南大学发展这一最终目的注入新的动力。
(二)活动整体方案
活动时间:
20××年04月16号和04月23号
活动地点:
中南大学南校区篮球场
活动主办:
中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学社联)
活动承办:
中南大学篮球协会
活动参与:
学社联全体成员,篮球协会部分成员
活动主题:
20××中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三人制篮球赛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让新加入学社联的成员尽快融入整体。
(2)加强部门间的交流,为今后部门间更好地合作打下基础。
(3)提升学社联内部的合作效率,以便更好地为社团提供服务。
(4)在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学社联的影响力,并为其他社团今后的活动提供典范。
活动具体形式:
(1)以学社联各个部门为单位,进行三人制篮球赛。
(2)采用循环赛机制进行比赛。
(3)具体的比赛配对方式抽签决定。
活动规则:
三人篮球具体规则
一、场地:
标准的半个篮球场地(14x15米)。
二、工作人员及其职责
设1名裁判员和2名记录员。其中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分,另一名负责技术统计。
2、裁判员是比赛中唯一的宣判和终决的人员,负责在记录表上签字,兼管计20秒违例。
3、记录员记录两队累计的分数(包括投篮和罚球的得分)、全队及个人犯规次数以及比赛时间,并按规则要求宣布比赛进行的时间、比分。
三、规则
每队有3分钟的热身时间,迟到15分钟者按弃权处理。比赛双方上场队员为3人
活动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质量为动力,按照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打造新课堂的需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全面育人功能,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本学期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与研讨,力争在操作层面上探索新路子,为学生的发展,也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与研讨,使得每一个教师概念清,思路明。
要培养全面的学生首先要有全面的教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只有全面提高自己,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紧紧围绕“全面创建学习型教师”主题,以综合实践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为中心,鼓励教师多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的层次和高度,争取在各级教育教学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本期我们将从这里出发。
2、规范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加大教研力度,从内容入手,试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课时多、活动多,平时教师间交流的时间太少,外出学习的时间更少。充分用学校内的教师资源,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这将是我们这学期一个重要交流活动内容。
三、教研活动内容的安排
1、加强理论学习与研讨,强化课程意识
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必须澄清认识,提高每一个教师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自觉性。只有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才会重视该课程,使之“合法化”,才会在实施过程中一路绿灯,把活动真正落实。本学期在学好《纲要》的基础上,组织教师重新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不仅使教师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这一课程,而且知道怎么办,如何去做。让他们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门内汉”,成为学生活动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因此,理论学习的时间要保证,方式方法要改变。
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当务之急。为了能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效能,体现它的价值,自本学期起,立足“以点促面”式校本培训。在条件许可下,尽可能多地让教师走出去学习观摩,然后发挥他们的辐射功能。此外,请专家或成功学校来校为教师作专题讲座。教师通过培训,明确了责职。这样,实施新课程的重担就不会只落在一个人身上或少数人身上,从而摆脱其他人有劲使不出的尴尬局面。
2、加大课题研究力度,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从份利用我们的优势,结合我们的地方优势开展好镇江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研究工作,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探索解决办法。
其次,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提出问题,明确研究方向。
综观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现状,不难发现“学生自主进行活动”这一灵魂的缺失。这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学生自主的活动只能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趋甚远,有违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深入开展的根本性原因。为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让学生在活动中能真正动起来,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问题应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我们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相关的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资源。通过进行相关的研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宣传课程改革思想,培养一批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老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在理论上,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各学科的整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以及为课程改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等提供经验和程式。
再次,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于课题研究,往往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加上对结果的“果”没有正确的界定,使得造假之风兴起。平时不闻不问,到时加班加点,研究也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而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如今,面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从教师的理论学习、计划的制定、总结的撰写、学生活动的记录等等,我们要抱着严谨的态度,重视研究的过程,做到事无俱细。
3、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任何课程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才能得以较好地实施。课程资源这是课程实施的条件,如时间和空间、人力、物力、管理制度等等。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实施保障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便需要超越教室、超越课堂、走出校园,走入自然和社会,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展开活动过程。因此,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优质的课程资源作后盾。如学生活动基地的确立,就必须是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协作产生,而不能把它推给教师或学生个人。对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要形成共识。
4、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衔接
校本课程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独立判断和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密切课程专家与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凸现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综合实践活动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应很好地结合校本课程。否则,综合实践活动有可能落入个别教师依靠自己狭隘的经验指导学生活动,其结果往往过于封闭、缺乏交流。所以,每一个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必须了解校本课程。
四、活动安排
二月:1、理论学习,成立教研小组
2、课题方案、活动计划的制定
三月:1、前阶段活动小结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检查(校)
3、优秀论文、活动案例评比
四月:1、中心组活动(校)
2、现场观摩活动及评析(活动月:3~6年级)
五月:1、优秀活动设计及组织实施评比
2、学生活动成果交流
六月:1、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2、各年级整理资料,写好活动总结
3、汇总活动成果,上报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