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活动计划锦集9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活动计划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计划 篇1一、晨间活动
(一)对幼儿的要求
1.衣着整洁,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同伴打招呼。
2.主动将自己的物品整齐摆放在固定的橱柜里,身体不适能主动告诉老师。
3.积极参加晨间活动,遵守活动规则。
﹙二﹚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做好开窗通风、室内外清洁及消毒工作。
2.热情、主动、礼貌接待幼儿,与家长进行简短交流,做好个别幼儿的衣物、药物的交接工作。
3.晨间检查:观察幼儿身体、情绪和精神面貌,按晨检常规规定项目进行。
一般要求:观察幼儿的脸色、皮肤及精神,发现问题及时跟家长沟通并向保健医生汇报。
对有特殊情况的孩子认真做好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即:一摸:是否发烧; 二看:喉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仔细观察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值日生工作的组织与指导(中大班设值日生),前一天做好值日生的交接工作(值日生要有标识),内容有:
(1)收拾整理室内环境(中班老师需指导),如擦桌椅、整理图书(大班增加修补图书), 整理玩具柜及活动角等。
(2) 更换日历牌(大班);记录气象志(中大班);报告本班缺席小朋友(中大班)。
(3)自然角的植物浇水、动物喂食及清洁工作。大班还应有观察记录。
5.有计划的组织晨间活动,内容列入周计划。
6.查看幼儿的晨检牌,清点幼儿出勤情况,并做好晨检记录。及时与未到园幼儿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原因。
二、 操节活动
﹙一﹚对幼儿的要求
1.做好操前服饰准备(冬季需要拿掉帽子、取下围巾、手套等),会检查自己的衣服、鞋子是否穿好。
2.能愉快地参加操节活动, 排队有序,会听信号、口令做动作。
3.幼儿能认真并有精神进行早操锻炼,做操有节奏,动作到位,协调有力,能充分运动身体的各部分。
4.会选择器械活动,并和同伴合作活动。
5.操节结束后,及时整理轻器械。
﹙二﹚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操前保证场地地面平整,无障碍物,无积水。
2.检查好器械数量,要求清洁、安全,摆放整齐。
3.保教人员与幼儿共同参加操节活动。
4.带操教师精神饱满,口令和示范动作准确、熟练。
5.小班以模仿操为主,中大班以徒手操为主,并选做一套轻器械操,操节在一定周期内应有所变化。
6.操节后,幼儿有适当的自由活动时间。
三、进餐(点)活动(两餐间隔不得少于三小时半)
﹙一﹚对幼儿的要求
1.餐前自觉、认真洗净手、脸。
2.逐步掌握独立进餐的技能,不依赖教师,正确使用餐具、餐巾,:一手拿勺子(中大班使用筷子),一手扶住碗,喝汤时两手端着碗。
3. 愉快、认真地进食,不边吃边玩,不大声讲话,不影响他人,约30-40分钟左右吃完饭菜; 15分钟左右吃完点心。
4.逐渐养成文明的进餐习惯。
(1)进餐时要细嚼慢咽,不咂嘴。
(2)不挑食,不用手抓食物,不剩饭菜,尽量保持“四净”(身净、碗净、桌净、地净)。骨头、残渣放在渣盘里。
(3)干稀搭配着吃,不吃汤泡饭。
(4)饭后送回餐具,漱口、用自己的餐巾擦嘴、洗手。
5.积极参加餐后安静游戏或散步。
﹙二﹚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就餐前:
(1)进餐前半小时组织幼儿安静游戏。
(2)餐前十五分钟帮助或指导幼儿进行餐前盥洗。
(3)科学、合理的对幼儿进行餐前营养介绍,激发幼儿进餐欲望。
(4)指导幼儿有秩序地领取饭菜,防止危险发生。
2.就餐中:
(1)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幼儿情绪良好,积极进餐。
(2)针对特殊个体进行饮食护理。
(3)进餐时保教人员注意观察幼儿,轻声、和蔼地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4)鼓励幼儿细嚼慢咽,不催促。进餐时,无特殊情况不清扫地面。
3.就餐后:
(1)提醒幼儿及时送回餐具。
(2)就餐完毕,收拾餐桌,清扫地面,清洗餐具、餐巾,并进行消毒。
(3)剩余餐点送回食堂,不得在班上留存。
(4)餐后组织幼儿进行10—20分钟自由散步或安静游戏。
(5)早、午餐后,为带药的幼儿严格按要求服药。一是普通药物各班教师必须由家长填写幼儿带药登记表(幼儿姓名、性别、班级、年龄、带药原因、药品名称、服用时间、服用剂量及方法、家长签字)才能为幼儿服药;二是抗生素类药物幼儿园拒绝接收,特殊情况下一定要有医嘱,并有家长委托书,由专职保健医生为幼儿服药。
四、教育活动(上午为两个活动,下午活动以游戏为主。活动时间小班10—15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大班下学期可逐渐延至35—40分钟)
﹙一﹚对幼儿的要求
1.活动前转入安静状态,有参与活动的兴趣,能动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2.活动中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不干扰别人,不影响活动秩序,乐于交流与老师、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3.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尝试多途径收集信息,并参与做好有关材料的准备,能正确地使用和整理活动材料或用具。
4.遵守集体活动规则,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发言习惯,用眼、握笔、坐立姿势正确。
5.活动结束后,主动整理活动材料,物归原位。
﹙二﹚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做好教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环境:①室内地面清洁,光线充足。②经常交换幼儿座位,保护视力。③室外环境安静无干扰,场地平坦。
(2)活动准备:①提前按计划备好课,熟悉教材和教案。②教具准备充分,学具数量要多于幼儿数。
2.保证教育质量
(1)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
(2)教育计划:根据各年龄段培养目标,选择教育内容,订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或主题活动计划,计划能体现系统性及纵横联系的特点。另外,可根据本班幼儿实际需要和已有经验,结合本园实施课程的要求,适当修改、补充、调整活动计划。
……此处隐藏8580个字……的感恩材料进行宣传、讲解,让同学们了解当今社会、古代社会的感恩典型(包括正例、反例),激发同学们对感恩的思考及对自己的反思。(1)学习的榜样——身边的感恩典型XX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罗桂红感动人生事迹罗桂红,女, 共青团员,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XX级本科生。自幼家境贫寒,父亲因常年过度劳作患有尿结石、支气管炎、腰椎盘突出等疾病,母亲于XX年被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XX年父母曾遭遇车祸,XX年3月父亲又严重负伤,身体多处骨折——这一连串变故使得原本就弱不禁风的家庭变得更加落魄。这一个女孩子柔弱的肩膀支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家。先是单身一人带着母亲四处求医,辗转奔走在各大医院。其后,她顶着巨大的压力带着母亲上学,为了挣取生活费和学费,她最多时曾同时做7份兼职,将每月生活费压缩到200多元。华中师大“孝心救父”女感动荆州邹君,一个孝顺而又坚强的松滋女孩,为了救治身患重症胰腺炎的父亲,她放下学业,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候在病房外。在父亲自己想要放弃生命时,是她的坚持,把父亲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2)自省吾身——悖孝案例四川彭州隆丰镇发生一起悲剧,一名超过二本线30多分的高考生马新,因父亲将“奖励”他考大学的手机太便宜,竟赌气服农药自杀!所幸经过省医院医生救治,这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
北碚静观镇一起发生寒心悲剧:不孝儿子邓三为了争夺家产:年产值近七八百万元的橡塑厂,竟然对父母拳打脚踢,打得其母住进医院。父亲被打成脑震荡。事后记者采访,邓三妻子一脸冷淡的说:“没什么大不了,“该打!”此类子女不孝的举动伤透了天下父母的心!(3) 访古思今——24孝戏彩娱亲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版块二:感恩为先,感念亲恩——感恩亲人
版块简介:本版块通过让同学们用马克笔画出自己的一家人,写上对亲人的祝福,班委拍下同学们拿着画纸的照片,打印成相片,让大家寒假带回家和父母分享,以此来激发同学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增进与亲人间的感情。
版块三:心怀感恩,分享经历——交流故事
版块简介:完成上一版块内容后,同学们聚在一起,交流、分享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恩事迹。通过分享心里感动的事情,大家对于身边的人和事有了感恩的态度,发现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令人感动、值得我们感恩的事物,以后,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小故事:(1)XX年11月14日,为解决血库告急问题,响应长沙血液中心积极献血的呼吁, 10城规班全体同学来到解放路献血屋踊跃自愿献血,并向路上行人发放献血宣传资料,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2)XX年5月,我班蔡育康同学因病住院,他是广东人,父母不在身边,无法照料,于是班级同学自发每天排班为他送饭。同学们充分考虑了他的健康和饮食爱好,每顿饭都丰盛营养并且十分准点,生怕耽误了正常吃饭时间,影响到他的恢复。由于生病时间较长,蔡育康的学习受到了较大影响,于是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笔记,主动提出帮他补习功课。不久,蔡育康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恢复了健康,并且学习也没有耽误。(3)为了让同学们从生活中发现感动,学会感恩,我们班特有“生日祝福制度”。每当有同学生日,同学们会聚在一起,细述相处的点点滴滴,表达对寿星的祝福,从快乐中收获内心的感动。(4)本学期,教我们工程规划的陈老师生病在外就医,一个月没来上课。同学们十分挂念、担心老师,纷纷给老师打电话、发短信询问老师的情况,持续关注着老师的健康。(5)XX年3月,我班程添意同学手机不幸被扒,当月生活费在购买新手机后所剩无几,于是寝室同学你一百我两百地凑足八百元给她作为生活费。在分享此经历时,添意真诚地说:“当时我真的特别感动”。(三)活动后期(1)团支书将所拍的照片打印出来发给同学们(2)宣传委员撰写新闻稿(3)同学们撰写活动心得(4)将活动详情发至班级博客
八、活动评估:
本次活动非常成功,原因如下:
(1)活动形式富有创造性。不同于以往的班会,本次活动是一个开放式的活动,能给同学们更大的创造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活动参与度高。本次活动参与度为100%,班级全民参与。
(3)活动受到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由于本活动策划周密、形式创新,同学们对活动的开展过程非常满意。
(4)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活动重在培养同学们的感恩意识,通过活动第二及第三版块,同学们真正加深了对感恩的认识,在活动后对感恩有了很多的思考,并将感动化为了行动。
活动计划 篇9一、本学期研究主要目标
1、依托我园课程特色,围绕主题发展目标及发展脉络,提供适宜而丰富的材料,促进幼儿自主、个性化成长,探索适宜本园的区域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
2、加强对区域中幼儿活动情况的观察,记录幼儿操作情况,分析区域活动内容和材料的适宜性、层次性和趣味性。
3、整理区域活动内容的相关资料。采取拍照、复印、文字说明和记录等多种形式收集、整理区域活动的资料。
4、探索区域活动中家长资源的运用。开发家长资源,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提供机会和空间,鼓励家长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
二、研究内容:
1、研讨核心:
①区域场地划分是否合理?环境创设是否适宜?材料提供是否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并促进儿童进一步发展?
②以重点指导区为例的“区域观察记录表”和“区域材料投放表”的投放与使用,分析记录表格的价值取向。
2、开放班级与教师任务:
①每月大班年级组各一个班级提供观摩研讨现场,并详细提供与单元课程相关的重点指导区各1个游戏相关说明文字(名称、目标、材料准备、玩法)和照片,以丰富幼儿园单元课程中区域游戏部分的内容。
②记录观摩过程中大家对于班级游戏的建议并整理成电子稿供大家分享。
3、研究方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试验法
三、研究主要方式
1、通过现场观摩、研讨互动、案例分析、外出参观等参与式培训,开展研究探讨活动。
2、以重点区域为突破点,探索资源科的建立,全面探讨活动中区域活动开展的特点。
四、研究要求
1、认真学习、领会区域活动的精神和理念,主动查找和学习有关区域活动的书籍及资料。
2、积极做好日常实践和承担观摩活动的任务,及时收集、整理和总结经验,强调活动的实效性。
3、珍惜培训机会,按时参加活动,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五、活动实施安排:
本学期教研组活动共四次,时间为每月一次,总指导:李翊,具体负责:大班组老师。